小岛回应《黑客帝国》游戏版:26年来从没人告诉过有这回事儿
昨天,媒体报道了《黑客帝国》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当年在《黑客帝国》日本首映现场亲自邀请小岛秀夫开发《黑客帝国》游戏版,但被现场的Konami社长拒绝的消息。今天小岛的英文官推正式回应了这件事。
昨天,媒体报道了《黑客帝国》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当年在《黑客帝国》日本首映现场亲自邀请小岛秀夫开发《黑客帝国》游戏版,但被现场的Konami社长拒绝的消息。今天小岛的英文官推正式回应了这件事。
当时我们互相欣赏,还通过邮件交流。《黑客帝国》尚未在日本上映,但我已在美国影院和预告放映中观看过。记得沃卓斯基姐妹来日本宣传时,我们见过三次:早上在《Fami通》新宿编辑部做了访谈——那次吉奥夫·达罗也参与了对话;下午她们受邀前往科乐美CS事业部总部。当时我是
科乐美数字娱乐前授权副总裁Christopher Bergstresser近日接受了Time Extension的采访,并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他表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当时还是兄弟,现在已经是姐妹了)确实曾经接洽过小岛
90年代堪称科幻电影真正的黄金年代。正是在这十年里,影坛诞生了多部影史级别的重磅科幻作品——既有《侏罗纪公园》这样的商业巨制,也有《黑客帝国》这种颠覆类型片规则的革新之作,甚至连《星球大战》都迎来了万众期待的回归。
1905电影网专稿作为上海迪士尼乐园全球首发的明星游乐项目,“创极速光轮”自亮相以来便圈粉无数。每当游客坐上充满未来感的座舱,在光影交织的轨道上疾驰时,或许鲜少有人知道,这个承载着速度与激情的项目,源自一个横跨半个世纪的经典科幻IP——《创》系列。
沃卓斯基姐妹执导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以其革命性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哲学内涵,成为了跨时代的文化现象。 影片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人类所感知的“现实”世界,不过是一个由人工智能机器创造的、名为“矩阵”的虚拟程序,而绝大多数人类对此浑然不
如同所有经典的科幻电影一样,《黑客帝国》始终贯穿着人类对以“科技”为核心的现代文明、科学理性的质询与反思,片中反乌托邦气质的赛博朋克世界的建构正是这种观念的产物。其实早在1921年科幻题材影片《大都会》中,导演弗里茨·朗就创造性地虚拟了机械文明高度发展的未来世
奇迹总是需要漫长的痛苦等待才肯现身,并且稍纵即逝。反过来说,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奇迹。当Bruce说出这句话并摘下蓝色小花时,便是奇迹显现的时刻。我更相信这奇迹是作者为自己的朋友们安排了该有的人生报应后,寄予的一点无用却动人的祝福。
先讲卓沃斯基兄弟更有名的作品《黑客帝国》。《黑客帝国》超出普通科幻片之上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其深刻的宗教内涵。影片一开始,小职员尼奥遇到了反抗军领袖墨菲斯,墨菲斯发出了那著名的庄周梦蝶之问:“你是否曾做过这样的梦,尼奥?梦中的一切真切得如同真实一样。要是你无法从
我是一名即将35岁“退休”的程序员。平日里,我的世界被两个矩形框占据:一是显示屏,另一是程序逻辑。在这两块“玻璃”之间,我编写代码、修补漏洞,如同电影里无休止地填补矩阵的漏洞。然而,直到上周末,我重新打开了那部曾无数次在大学寝室通宵观看的黑白浓重科幻片——《黑
《黑客帝国》自1999年首次上映以来,吸引了无数影迷的关注。这部经典科幻影片不仅探讨了深刻的哲学主题,还提出了关于现实本质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影片中的尼奥(基努·里维斯),在追寻真相的旅程中,试图解放无知的人类,摆脱他们被机器困住的命运。然而,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
基努·里维斯或许每部电影都有出场,但真正的尼奥只出现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和《黑客帝国3:革命》中。 《黑客帝国》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它在1999年让观众大吃一惊。然而,任何续集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惊喜感消失了。这或许就是《黑客帝国》系列电影好坏参半的原因,
9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可谓如日中天。圣丹斯电影节和米拉麦克斯的崛起见证了独立电影走向主流。昆汀·塔伦蒂诺、史蒂文·索德伯格和李安等电影人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成为电影大师。
90年代,《玩具总动员》、《黑客帝国》和《碟中谍》等深受观众喜爱的系列电影问世。时至今日,这十年间最著名的一些电影系列仍在持续推出备受期待的续集。
04.11:看完《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在剧中的那个忍住没哭的眼神使我再也不忍心看她演的其它电影了——她演得太好了,使我一想到她、一看到她就会想到她的那个眼神并感到无比心疼——疼得我直掉眼泪。)
💥丹·斯卡维诺时间戳 7:49 参见问答 巧合的是,《黑客帝国》(电影)将人培育成农作物,用作能源,并控制他们的思想? 听起来很熟悉? 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这个想法。 现在又贴上了‘阴谋’的标签。 我们越深入,这一切就变得越不现实。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迎来结局
哈喽,我是喜欢看电影的电子榨菜质检局,从2014年开始集中观影,到今年阅片量1500+,只分享自己看过而且觉得好看的片单,2025年的目标是看100部电影!
影片刚开始时的绿色字幕更是让人觉得黑客帝国的标志性背景字幕的灵感肯定来自于此。虽然画面比较粗糙,但影片的故事情节却让人着迷,(不排除有些人第一遍看不懂)。
《黑客帝国》(1999)从漫画到银幕的涅槃,沃卓斯基姐妹耗时五年半打磨14版剧本,最初以科幻漫画为雏形,却因“现实与虚拟的嵌套”概念过于超前,遭好莱坞制片方多次否决。为说服华纳兄弟,她们耗时三个月绘制600余幅故事板,将“子弹时间”“代码雨”等视觉奇观具象化,
每个时代的电影制作都不乏科幻题材,这些电影或着眼于未来,或从星空中寻找灵感。从乔治·梅利斯的默片经典《月球旅行记》到风靡全球的《星球大战》,科幻电影一直是好莱坞大片的首选类型。